产品目录
  • 细胞培养进口血清
    进口胎牛血清
    进口新生牛血清
    进口猪血清
    马血清
  • 支原体检测盒及标准品
    常规PCR检测试剂盒
    荧光定量PCR检测(qPCR法)
    支原体DNA提取
    灵敏度标准品(方法验证用)
    特异性标准品(方法验证用)
    PCR定量标准品(可用于方法验证)
  • 支原体祛除试剂
    细胞中支原体祛除
    环境支原体祛除
    水槽支原体祛除
  • 干细胞培养基
  • DNA/RNA污染祛除
    DNA/RNA污染祛除试剂
    DNA污染监测
  • RNA病毒研究试剂
    RNA病毒检测试剂盒
    病毒RNA提取
  • PCR仪器及配套产品
    DNA污染监测祛除
    PCR/qPCR仪性能检查
    PCR试剂
    PCR试剂盒
    PCR预混液(冻干粉)
    热启动聚合酶MB Taq DNA
  • 微生物PCR检测
    食品检测类产品
    食品微生物检测
    细菌PCR检测
欢迎来到 威正翔禹|缔一生物官方网站|咨询热线:400-166-8600
咨询热线
400-166-8600

产品目录
  • 细胞培养进口血清
    进口胎牛血清
    进口新生牛血清
    进口猪血清
    马血清
  • 支原体检测盒及标准品
    常规PCR检测试剂盒
    荧光定量PCR检测(qPCR法)
    支原体DNA提取
    灵敏度标准品(方法验证用)
    特异性标准品(方法验证用)
    PCR定量标准品(可用于方法验证)
  • 支原体祛除试剂
    细胞中支原体祛除
    环境支原体祛除
    水槽支原体祛除
  • 干细胞培养基
  • DNA/RNA污染祛除
    DNA/RNA污染祛除试剂
    DNA污染监测
  • RNA病毒研究试剂
    RNA病毒检测试剂盒
    病毒RNA提取
  • PCR仪器及配套产品
    DNA污染监测祛除
    PCR/qPCR仪性能检查
    PCR试剂
    PCR试剂盒
    PCR预混液(冻干粉)
    热启动聚合酶MB Taq DNA
  • 微生物PCR检测
    食品检测类产品
    食品微生物检测
    细菌PCR检测

你还在“谈菌色变”吗?

2017-05-10 11:17

  缔一生物导读:生活中很多人“谈菌色变”,觉得细菌就是肮脏的代名词,是传播疾病的媒介。事实上,细菌也分为有益的和有害的,不仅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到处都是细菌,而且我们的身体上就居住着无数的细菌。


  细菌和环境


  我们生活的环境离不开细菌。从我们呼吸的空气,到辽阔的大海,都充满了细菌。


  大约在30亿年前,地球本是无氧的环境。而地球由无氧环境到有氧环境的转化正是从蓝细菌的出现开始,它们拥有世界上**个光合作用系统,是属于蓝菌门的一种古生菌。现在,蓝细菌的分布极广,从淡水、海洋、温泉到土壤、岩石表面、树干中都有它们的踪影。甚至,一些蓝细菌还能与真菌、苔蕨、珊瑚、甚至无脊椎动物共生。


  如今,细菌更是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并且无法替代的作用。它们可以对动植物的残余物、排泄物进行分解,回收再利用,使其回到土壤里,再次进入食物链循环系统中。根据细菌的这一特点,人类越来越多的将细菌利用于污水废水的处理、油益出物的净化、淡水养殖、环境改良等地方。


  无处不在的细菌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200多户家庭的灰尘样本,发现每户家庭的居住环境中平均就能找到2000种真菌和7000种细菌。好的实验结果离不开优质的实验材料,威正翔禹生物原装进口Ausbian特级胎牛血清,内毒素低,品质高,为您预留库存,同批号跟踪实验数据更稳定,血清全程无冻融,让细胞表现更出色!另外还有各种支原体检测祛除试剂、细胞培养基、微生物培养基等,威正翔禹生物,为您科研室物料提供有力保障!


  然而,人身上的细菌并不比我们生活环境中的要少,有研究甚至认为人身上的细菌就有上万种。科学表明,人体中的微生物数量大约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之多。甚至,这些细菌还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染”,比如有研究就表明,一个长达10秒的吻会使情侣间传递数以千万计的细菌。


  在美国联邦政府新发起的一个叫做“人体菌群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的 5 年科研项目中,来自 80 个不同机构的 200 名科学家从近 250 个健康人身上采集了细菌,并测定了这些细菌的基因组成。这个计划常被拿来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比较。这个研究计划发现,每个人体内的微生物种菌都“****”,甚至,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可以用于识别个体,这种微生物“指纹”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一年后仍然可以由此识别出超过80%的个体。


  绝大多数的细菌是不致病的,这些细菌不仅能帮助我们阻挡有害菌的入侵,还能产生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如B族、K族维生素等,是维持和增进人体免疫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在小型的研究中分析菌群,并逐渐发现了它们的重要性。这些研究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同人对药物的反应如此不同,以及为何当疾病来袭时有人很快中招,有人却安然无恙。人体菌群的破坏被认为可能与一些慢性病,以及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等症状,甚至肥胖症有关。


  细菌和免疫


  人体内寄生菌和我们的免疫力密切相关。比如说阴道内的有益细菌分泌化学物质杀死其他细菌,并形成不适合其他细菌生存的微酸性环境。而肠道细菌更是同我们的免疫系统一起发生作用。最近,Science杂志发表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小鼠实验证实:肠道中的梭菌(Clostridia)会提供对于感染性疾病的保护,而刚出生的婴儿在**年内由于缺少这类的“保护细菌”,很容易受到肠道感染。是的,婴儿刚出生非常需要通过与周围的环境接触来形成自己的肠道微生物菌落,有了这些菌落的保护,婴儿才能有个健康而不易被有害细菌感染的身体。有研究表明,宠物特别是狗,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因为养宠物的家庭的小孩肠道内的瘤胃球菌和颤螺菌含量约是没养宠物的家庭孩子的两倍,这两种细菌分别与儿童过敏和肥胖相关。此外,在母亲怀孕期间以及婴儿出生后的头三个月内,接触宠物都会影响孩子肠道的微生物组,即哪怕宠物在妇女生产前就被送走,这种健康的微生物交换仍然可以发生。


  皮肤是人体抵御外界有害生物的**道防线。而人体的皮肤实际上也是一个细菌“动物园”,大约生活着250种细菌。研究发现,每个人的皮肤上都有大约3/4的细菌与别人皮肤表面的细菌不一别。它们覆盖了我们每一寸皮肤外表面。当它们开始与那些“不太友善”的微生物竞争领地时,它们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连同我们皮肤的免疫细胞,它们保护我们免受病原菌和机遇性致病真菌的入侵。这使得我们的身体花费更少的精力保护我们的外部,把更多精力放在诸如如何对抗病毒和癌前细胞等上。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细菌是表皮葡萄球菌, 它能抑制伤口病原微生物感染和调节炎症应答的分子免疫学机制。比如利什曼病是由一种利什曼原虫导致,它会使人体皮肤形成开放性溃疡,人体对这种疾病难以形成有效的免疫应答,而葡萄球菌就成为了对抗利什曼原虫的重要角色。


  而肠道中的细菌更是与饮食消化密不可分。美食在进入咱们的肠道后,会引起肠道细菌的很多繁衍。事实上,细菌们在张狂抢食物的一起,也在张狂的增生。但是,大概20分钟后,细菌的数量到达临界值,不再添加,此时,它们会开释一种格外的蛋白质,通知大脑,使咱们发生饱腹感。研究人员收集了这些大肠杆菌餐后的蛋白质,并将这些蛋白质参加老鼠的结肠内。这些老鼠在曩昔的一星期内,每餐吃的量削减(虽然它们吃东西的次数增多了)。所有这些标明,细菌排泄的蛋白质能够影响——乃至干扰了——咱们的饱腹感。肠道菌群的改变还与糖尿病相关联,在摄入高脂肪食物后,肠道菌群发生改变,致使人体血清类会存在更多的短链脂肪酸、如乙酸、吲哚丙酸等,它们能够推进胰岛β细胞排泄胰岛素。研究人员寻求在肠道菌群改变与胰岛素排泄添加之间树立因果关系。他们将一组啮齿类动物的大便物转移到另一组啮齿类动物体内后,观察到相似的肠道菌群、乙酸水平缓胰岛素改变。进一步证明了饮食改变致使的肠道菌群改变与添加的乙酸发生存在因果关系。而且,这种添加的乙酸接着致使食物摄入添加,然后引起一种正反馈循环而推进肥壮和胰岛素耐受性发生。还有研究人员发现患了2型糖尿病的人与其他人的血清中的代谢物里,包含吲哚丙酸在内几种脂质代谢物的浓度的不同最明显。标明短链脂肪酸可能是介导饮食与肠道菌群维护效果的因素之一。


  细菌无处不在,它们在我们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因此,“谈菌色变”是完全没必要的。(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http://www.zxxk.com/m/s/articleInfo.aspx?InfoID=428059


  Kim YG,Sakamoto K,Seo SU,et al. Neonatal acquisition of Clostridia species protects against colonization by bacterial pathogens. Science (2017)。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5/315


  de Mello VD , Paananen J , Lindstrom J , Lankinen MA , Shi L ,et al. Indolepropionic acid and novel lipid metabolites are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the Finnish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 Sci Rep.   2017 Apr.


  Hein M. Tun et al, Exposure to household furry pets influences the gut microbiota of infant at 3–4 months following various birth scenarios, Microbiome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