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目录
  • 细胞培养进口血清
    进口胎牛血清
    进口新生牛血清
    进口猪血清
    马血清
  • 支原体检测盒及标准品
    常规PCR检测试剂盒
    荧光定量PCR检测(qPCR法)
    支原体DNA提取
    灵敏度标准品(方法验证用)
    特异性标准品(方法验证用)
    PCR定量标准品(可用于方法验证)
  • 支原体祛除试剂
    细胞中支原体祛除
    环境支原体祛除
    水槽支原体祛除
  • 干细胞培养基
  • DNA/RNA污染祛除
    DNA/RNA污染祛除试剂
    DNA污染监测
  • RNA病毒研究试剂
    RNA病毒检测试剂盒
    病毒RNA提取
  • PCR仪器及配套产品
    DNA污染监测祛除
    PCR/qPCR仪性能检查
    PCR试剂
    PCR试剂盒
    PCR预混液(冻干粉)
    热启动聚合酶MB Taq DNA
  • 微生物PCR检测
    食品检测类产品
    食品微生物检测
    细菌PCR检测
欢迎来到 威正翔禹|缔一生物官方网站|咨询热线:400-166-8600
咨询热线
400-166-8600

产品目录
  • 细胞培养进口血清
    进口胎牛血清
    进口新生牛血清
    进口猪血清
    马血清
  • 支原体检测盒及标准品
    常规PCR检测试剂盒
    荧光定量PCR检测(qPCR法)
    支原体DNA提取
    灵敏度标准品(方法验证用)
    特异性标准品(方法验证用)
    PCR定量标准品(可用于方法验证)
  • 支原体祛除试剂
    细胞中支原体祛除
    环境支原体祛除
    水槽支原体祛除
  • 干细胞培养基
  • DNA/RNA污染祛除
    DNA/RNA污染祛除试剂
    DNA污染监测
  • RNA病毒研究试剂
    RNA病毒检测试剂盒
    病毒RNA提取
  • PCR仪器及配套产品
    DNA污染监测祛除
    PCR/qPCR仪性能检查
    PCR试剂
    PCR试剂盒
    PCR预混液(冻干粉)
    热启动聚合酶MB Taq DNA
  • 微生物PCR检测
    食品检测类产品
    食品微生物检测
    细菌PCR检测

研究发现新的色氨酸代谢酶,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2020-09-02 13:39来源:生物谷

根据顶尖学术杂志《细胞》上最近刊登的一项新研究,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DKFZ)和柏林健康研究所(Berlin Institute of Health,BIH)的科学家在多种类型的癌症中发现,肿瘤细胞大量产生一种名为IL4I1(Interleukin-4-Induced-1)的代谢酶,可以激活相关受体促进肿瘤细胞的扩散并抑制免疫系统。科学家们指出,抑制IL4I1的药物可以为癌症治疗开辟新的机会。

免疫疗法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的发展。尽管这类新型疗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但目前可用的药物还只能让少数患者获益。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肿瘤如何抑制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为开发新的免疫疗法提供重要信息。


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也称二恶英受体,因为它介导了二恶英的毒性作用。但除了外部毒素外,AHR还会被人体自身的代谢产物激活,比如色氨酸代谢物。色氨酸是人体通过食物获取的一种必需氨基酸。过去的研究发现,色氨酸代谢产生的降解产物会促进癌细胞的移动性,并削弱免疫系统的抗肿瘤反应。因此,靶向色氨酸代谢酶-AHR通路成为近年来开发免疫疗法的一种策略。


然而,产生相关色氨酸降解产物的代谢途径尚未被充分研究。为此,科学家们在这项研究中对不同类型的32个肿瘤实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寻找这些癌症中与激活AHR有关的色氨酸降解酶。


他们因此注意到了IL4I1。它与AHR激活之间的联系比已知的其他几种色氨酸代谢酶都强。通讯作者、BIH的Saskia Trump博士解释说:“由IL4I1产生的色氨酸代谢物与AHR结合并激活它,进而抑制免疫细胞。”


相应的,科学家们在临床上发现,对于神经胶质瘤(一种恶性脑肿瘤)患者来说,当肿瘤中存在较高浓度的IL4I1时,患者的生存率较低。


而在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小鼠模型中开展的实验结果表明,IL4I1抑制适应性免疫。另一位通讯作者、DKFZ的Martina Seiffert博士说:“在通过基因改造而使肿瘤环境中没有IL4I1产生的动物中,免疫系统明显可以更成功地阻止癌症进展。”


研究人员在论文摘要中指出,目前为止,靶向色氨酸代谢酶IDO1的抑制剂未能在临床试验中获得成功,但过去人们忽略了IL4I1的作用,没有以这种酶作为靶向分子进行测试。他们总结说,IL4I1作为药物的新靶点有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