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原体污染引发细胞应激状态的一则报道2020-12-29 15:38来源:威正翔禹|缔一生物
支原体是一种大小在细菌和病毒之间、可自我复制的原核细胞。它具有如下特点: 支原体无细胞壁,有简单的质膜。 具有高度多形性,多呈不规则球状、长丝状,可分枝。可穿过0.45μm孔径的滤膜。 支原体寄生于人、动物、植物、昆虫细胞,为寄生生活。 支原体容易附着于细胞表面,与宿主细胞胞膜融合并交换成分。 支原体无论是对于科研或临床用的培养细胞,还是对于工业上的生产细胞,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例如导致细胞基因表达谱改变,但更多具体的改变并不清楚。 2020年《Scientific Report》期刊上发表一篇国外的研究,报道支原体感染乳腺上皮细胞会引发炎性基因上调,导致细胞进入应激状态。 标示着细胞进入应激状态的标志是Lcn2基因表达升高。Lcn2基因常表达在参与先天免疫反应的细胞中,这其中即包括上皮细胞。Lcn2基因的产物,在人即是NGAL蛋白,它是有名的肾损伤血清标志物。NGAL可由各种组织的上皮细胞产生,这些组织包括肾、乳腺、子宫、肝脏、胃、小肠、结肠、肺脏等。以往在一些组织上观察到,在病原菌入侵或出现应激时,它的表达就会升高。 在《Scientific Report》上发表的这项研究中,作者采用了乳腺上皮细胞系HC11作为培养细胞,发现不仅支原体污染能引发细胞内的Lcn2基因表达升高,而且仅仅是向培养液中加入支原体膜上的一种成分——MALP-2脂肽,也能使细胞出现Lcn2的表达升高。 作者发现,在Lcn2升高之前,被支原体感染的细胞还出现了TNFα、IL-6和IκBζ表达增加。已知TNFα、IL-6是促炎性因子,而IκBζ是炎性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分子。 作者还揭示了Lcn2基因活化的机制,是需要转录因子NFκB和C/EBP的参与。 该研究的部分数据如下: 图1. 支原体PCR检测显示,被支原体污染的乳腺上皮细胞系HC11存在支原体阳性条带(280bp),证明有支原体污染。加入支原体祛除剂后,支原体条带消失,证明支原体污染已祛除。 Infected:被支原体感染的细胞; Cured:加入了支原体祛除剂治疗的细胞; reinfected:被支原体再次感染的细胞。 图片来自该论文。
Infected:被支原体感染的细胞; Cured:加入了支原体祛除剂治疗的细胞; reinfected:被支原体再次感染的细胞; Uninfected:未被支原体感染的细胞。 图片来自该论文。 该研究很好地诠释了支原体污染细胞后,会使细胞进入应激状态,使炎性基因上调,从而影响整个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尽管是该研究是以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但对其他上皮细胞乃至其他类型细胞,都具有借鉴意义。因此应在平时的实验和生产中,注意支原体的预防和监测,防止对实验和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Zhao, W., Bendickson, L. & Nilsen-Hamilton, M. The Lipocalin2 Gene is Regulated in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by NFκB and C/EBP In Response to Mycoplasma. Sci Rep 10, 7641 (2020). 上一篇: 『支原体qPCR检测』的方法学验证
下一篇: 血清对背根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