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Y判断细胞的支原体污染2021-09-24 16:13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病原污染可以算得上是科研工作者的噩梦了。其中支原体污染更像是一个无形的杀手,时刻威胁着细胞的安全。 ![]() 细菌真菌污染还有迹可循,起码显微镜下能够清晰地看到,但是支原体个子小,不易观察,由于繁殖速度比较慢,前期感染几乎没有症状。经常稍不留意,就中了支原体的「阴招」。统计显示,全球大约有60%左右的细胞培养存在或曾经存在过支原体污染。 那到底如何判断细胞究竟有没有感染支原体?今天我们就来从原理上深扒一下,网传的肉眼判断是否感染支原体大法到底正不正确! 支原体感染症状1:细胞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被广泛使用的细胞培养基,不仅给细胞提供支持和养分,对于支原体而言,也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适宜的温度(37℃) 合适的PH(7-8之间都可生存) 充足的养分(各种氨基酸、生长因子等) 一定的二氧化碳(5%左右) 与细胞培养高度重合的培养条件,注定了支原体要与细胞共同竞争有限的生存资源。 早有研究表明[1],一些支原体(包括最为常见的人型支原体、发酵支原体、精氨酸支原体等),通过精氨酸脱亚胺酶分解精氨酸来供能。当这些支原体混入细胞培养体系后,会与细胞争抢精氨酸,导致细胞「吃不饱饭」,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生长速率异常、活力下降、易脱壁等等。 而精氨酸又是细胞组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缺乏精氨酸会严重影响组蛋白合成,引起染色体断裂。再加上细胞处于长期饥饿的状态,最终导致细胞生长变慢甚至死亡。 支原体感染症状2:细胞变形、碎片增加、易聚团、有小黑点? 支原体通过黏附作用与细胞结合,获取细胞膜表面的脂质和胆固醇,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同时影响细胞间的信号传递。支原体会趁机侵入细胞,增加细胞中核酸内切酶的含量[2],导致细胞染色体异常进而死亡。
经过支原体的这一番操作,细胞结构已经被严重破坏,随之而来的就是细胞形态改变、细胞易聚团、大面积细胞凋亡制造的蛋白碎片(也就是培养基中的碎片和小黑点)[3]。 支原体感染症状3:培养基易变黄? 我们都知道,正常情况下,培养基中养分会逐渐耗尽,细胞代谢废物会逐渐累积,上清液会变成黄色,因此要定期更换培养基。 支原体也是如此——当培养体系中感染了支原体并大量繁殖的时候,会向外排放代谢产物,影响体系中的PH,加快培养基变黄的速度。 综上所述,如果你培养的细胞出现以下情况,基本可以确定是支原体感染了,不放心的话可以再配合支原体检测试剂(检测神器帮你揪出培养基中的支原体!)进一步确认。 细胞被支原体污染后的表现 ①细胞生长缓慢 ②细胞变形 ③培养基中碎片增加 ④细胞易聚团 ⑤镜下观察有小黑点 ⑥培养基提前变色 除了影响细胞活力,支原体还会给细胞带来的几百种基因表达的改变,包括编码受体、离子通道、生长因子的基因和癌基因等方面[4]。它包含高度富含免疫原性的脂蛋白,可以锚定在胞膜的外表面,被TLR2等免疫细胞的受体识别。激活NF-kB途径,进一步导致细胞活化[5],偏离最终的实验结果。 今天的细胞培养小课堂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你解决实验上的一些疑惑! 参考文献: [1] Fenske, J. D. , & Kenny, G. E. . (1976). Role of arginine deiminase in growth of mycoplasma hominis.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126(1), 501-10. [2] Sokolova, I. , Vaughan, A. , & Khodarev, N. . (1998). Mycoplasma infection can sensitize host cells to apoptosis through contribution of apoptotic-like endonuclease(s). Immunology & Cell Biology, 76(6), 526-534. [3] Lincoln, C. K. , & Gabridge, M. G. . (1998). Chapter 4 cell culture contamination: sources, consequences, prevention, and elimination. Methods in Cell Biology, 57, 49-65. [4] Miller, C. J. , Kassem, H. S. , Pepper, S. D. , Hey, Y. , Ward, T. H. , & Margison, G. P. . (2017). Mycoplasma infection significantly alters microarray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China Modern Medicine, 35(4), 812-814. [5]倪博, 白方方, 刘茂军, 冯志新, 熊祺琰, & 魏建忠等. (2013). 支原体脂蛋白及其变异与宿主互作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1(002), 49-54. 如果你对支原体相关检测产品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欢迎访问 北京缔一生物官网:www.dyshengwu.com 或联系北京缔一生物公司 咨询热线: 400-166-8600 010-84118494 021-64186645 13811167915 咨询QQ: 1580434811 咨询QQ: 1258888686 客服邮箱:servicebj@viansaga.com 客服邮箱:servicesh@viansaga.com 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缔一生物”的内容,版权均属于北京缔一生物网站所有,受到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如需引用、转载,须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如内容涉及实质性修改,须来电获取书面授权,且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缔一生物”。 最终解释权归缔一生物所有。 上一篇: 支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大PK
下一篇: 2021海外到货第七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