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培养时如何进行支原体污染的检测2024-06-13 16:09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至关重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支原体污染检测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1.相差显微镜检测 原理:支原体呈暗色微小颗粒位于细胞表面和细胞之间。 步骤: 将细胞接种于事先放置于培养瓶内的盖玻片上。 24小时后取出,用相差油镜观察。 2.荧光染色法 原理:利用荧光染料使支原体DNA着色,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 荧光染剂Hoechst 33258检测支原体污染的原理:染色剂会结合到DNA A-T富含区域,支原体A-T含量较高(55%~80%),因此可将其染色而检测。 步骤: 制备标本:在六孔板中制备盖玻片细胞培养物,接种待测细胞,培养1~2天。 固定:用新鲜配制的1:3冰醋酸/甲醇固定液固定15分钟,重复固定一次,然后干燥。 染色: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液染色30分钟,避光操作。 洗涤:用双蒸水浸泡染色过的盖玻片3次,每次3~5分钟。 封片:滴加含50%甘油的柠檬酸缓冲液到染色过的细胞表面,然后封片。 观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荧光分布状态,判断有无支原体污染及污染程度。 3.PCR法检测支原体 原理:基于酶促DNA合成反应,扩增支原体DNA,检测其存在。 步骤: 提取标本DNA(如酚氯仿法)。 使用特定引物和DNA聚合酶进行PCR扩增。 通过凝胶电泳或其他方法检测PCR产物,确认支原体污染。 4.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原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支原体。 特点:直观、准确,但操作复杂,实验周期长,常作为最后定性检测。 5.DNA分子杂交检测或支原体培养等方法 这些方法也可以用于检测支原体污染,但具体步骤和原理因方法而异。 注意事项 在进行支原体污染检测时,应使用无菌技术和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避免交叉污染。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步骤,根据实验需求和条件进行选择。 对于疑似支原体污染的细胞培养物,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上一篇: PCR实验室提取仪,扩增仪如何消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