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首株植物源性——寨卡病毒疫苗诞生!2017-08-16 09:09
近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BioDesign研究所,开发出世界上**个植物源性寨卡病毒(Zika)疫苗,它更安全有效,并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该研究在线发表在2017年8月9日的Scientific Reports上。本文威正翔禹/缔一生物为您分析世界首株植物源性——寨卡病毒疫苗诞生。 寨卡病毒是一种和登革热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相近的黄病毒,1947年**在乌干达寨卡森林的猴子身上发现,遂以森林名字命名。它一开始只在非洲传播,在50年前传播到亚洲,但是几十年来,只有零星的病例报告。 2015年,寨卡病毒大流行作为全球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开始受到重视,巴西有近150万人感染,美洲、非洲和亚洲也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我国2016年也开始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寨卡病毒通过亚洲虎蚊和埃及伊蚊传播,目前还没有上市的疫苗和治疗药物。 普通人感染寨卡病毒的症状较为温和,但育龄妇女感染后,生出的婴儿会有严重的脑缺陷——小头症及其他出生缺陷,给医院和公共医疗系统增添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全球有30余个机构在进行寨卡病毒疫苗的研发。 有几种寨卡病毒候选疫苗采用灭活全病毒、或编码病毒包膜糖蛋白E的DNA或RNA作为抗原。它能刺激动物的特异性抗体产生,从而免受病毒侵害。但灭活病毒会有残存活病毒的风险,正如脊髓灰质炎疫苗上所发生的事件一样。而编码全长包膜蛋白的DNA疫苗,也对感染过登革热病毒的疫苗接种者带来安全隐患。 寨卡病毒包膜蛋白上有3个结构域(DI、DII和DIII),DI和DII与西尼罗河和登革热病毒相似,因此可能导致危险的交叉反应性免疫反应。 领衔该研究的美国BioDesign研究所的Dr. Chen解释说:“当您将完整的天然包膜蛋白作为疫苗的基础时,它会诱导针对蛋白质的DI、DII和DIII结构域的抗体。曾经接触到黄病毒家族其他成员的人可能会发生非常严重的症状,某些情况下甚至导致登革热死亡。”事实上,动物实验也证实寨卡病毒与登革热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存在着交叉影响。 Dr. Chen说:“我们的疫苗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并且可能会降低生产成本。” 该研究采用病毒样颗粒载体(即不含核酸),以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为基础,携带有寨卡病毒所独有的DIII结构域,能在烟草植物中快速合成,并方便大量纯化。这个被称为HBcAg-zDIII的病毒样颗粒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给小鼠接种两剂即可诱导产生强力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其诱导产生的抗体并不升高登革热病毒对表达Fcg受体的细胞的感染率,从而降低了登革热病毒的传染风险。 Dr. Chen说:“我们做了一个测试,确保疫苗产生有力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但不产生可能与登革热,西尼罗河,黄热病或其他交叉反应的抗体。”“我们必须确保使用寨卡疫苗的**安全性,特别是孕妇,她们最关心自己的健康和胎儿的健康,以及那些最需要的人。这必须100%安全有效。” 研究人员将与医疗界合作,在未来两年内开始I期临床试验。 参考文献 Ming Yang, Huafang Lai, Haiyan Sun, Qiang Chen. Virus-like particles that display Zika virus envelope protein domain III induce potent neutralizing immune responses in mice.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 (1) DOI: 10.1038/s41598-017-08247-9 全球**的培养基生产商HiMedia公司,提供丰富的植物组织培养产品,包括MS培养基(烟草细胞培养)在内有上百种,欢迎来电咨询。电话:400-166-8600 上一篇: 细胞检测试剂盒
下一篇: 香港H3N2流感为何呈疯狂?
|